最后更新于 .

幸福感

上一篇文章写了关于物质追求。

后来我按照得到的结论去实践了一下,在公司换了新的4k显示器,买了苹果的Magic Pad,家里电脑升级了鼠标。

然后我发现,我居然有了下班后多留在公司一会的冲动。

这些东西加起来也没到3000块钱,但是与其带来的幸福感来说,已经是物超所值了。

我后来在想,人生如果能放下某些东西,比如不要去追求大房子、豪车、名包,只是去提升日常生活的体验的话,似乎也是花不了多少钱的。

而这些日常生活的体验提升,由于其使用频率更高,所以很可能带来的幸福感也会更多。

另外,上一篇文章中有一个观点其实是有失偏颇的,即关于公司办公显示器的使用频率。

之前我认为其不值得购买的原因是,因为我经常去会议室办公,办公桌上的显示器使用频率很低。

然而事实证明,其实不是因为我不需要大显示器办公,所以我才喜欢去会议室办公;而是因为原本公司配置的1080p显示器使用体验太过糟糕,所以我才不想用它。

而当我换上新的显示器之后,我就自然而然的发现很多工作用大屏显示器处理起来会舒服很多。

最终我发现自己去会议室办公的频率低了很多,而很多时间都愿意坐在办公桌上处理事情。

可见,使用频次本身,可能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,要注意甄别。

其实,这也引向我想聊的另外一个话题。

想象不到的好

有些东西的好,叫你不知道它有多好。

有钱就一定快乐吗?错,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。

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,但其实是相当有道理的。

有些东西,你没有体验过,那就永远不会知道,原来它可以做到这么好。

我买第一台车的时候,虽说便宜的很,但也是喜欢到不行;直到换了第二辆车,才发现原来好车是这样的。

:这里我强调下,新≠好,其间没有必然关系;所以有人说买新不买旧,其实未必如此。比如外观设计、用料等等。

我在开特斯拉之前,对于加速是没有什么直观感受的,总是觉得“反正高速也是限速120,加速再快有什么用?”。

可是等我真正开了一段时间特斯拉之后,我才意识到,加速和极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。

我记得当时买第二台车时,在会展中心的人群中,我听到有个中年男性跟同伴在说“其实我觉得买车到20w左右就差不多了,再往上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”。

当时听到这句话时,我并无能力做出判断。

今天回想起来,其实每个人只是被困在了自己那个井里而已。

井外的世界,不只是更大的井。

然而井内的我们,受认知的限制,能想象到的外面世界,也只能是更大的井。

自己的幸福

然而,知道自己被困在井内,与有能力离开这口井,去向更广阔的世界,毕竟还是两回事。

也许有人能够做到,最终却发现“山的另一边还是山”;也许有人一辈子困在井中,但却悠然自得。

所以那天跟同事聊起什么人能真正幸福。

  1. 大彻大悟的智者
  2. 彻头彻尾的傻子

为什么只有这两种人能真正幸福?

我说,因为只有这两种人能够放下/理解不了幸福的定义。

只要有了幸福的定义,就一定会有不幸福的定义,那么不幸福就会随之而来。

那么再往深处想,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?

活在一套自己的逻辑中,并能保持自洽。

傻子的逻辑,哪怕是极其荒谬的,但是只要他自己能够自洽,那他自己就会感觉幸福,哪怕外人可能都感觉他可怜。

而大彻大悟的智者,我等凡夫俗子不敢评价,但是相信其自洽的逻辑不是外人可以轻易撼动的。

但是其实还有一种处于不稳定态的幸福。

比如生活在小县城的贫穷但幸福的小夫妻,只要没有人带他们见过世面,他们很可能可以这么幸福的在自己的井内活一辈子。

然而,一旦当他们见识到了更好的生活,他们现有生活的一切就都被打破了。

井底之蛙的不幸始于其抬头望天的那一刻。

其实,哪怕不是其他人所带来的打扰,如今发达的网络,各种铺天盖地的信息,尤其是后来小视频的盛行,各种炫富行为,都足以打破这种小小的不稳定的幸福。

其实古代也有,只是没有那么普及,那就是读书

知识的特点是,你知道的越多,你就越发知道,自己不知道的更多。

其实能力也是一样,能力越强,想要的就越多;一旦得到,也不过是下一个欲望的开始。

求而不得。

普通人的不幸基本皆来自于此,我也不只一次在文章中有提过这个论点。

解决的方案当然不是禁止接受信息,“开智”这件事情一旦开始了就没有回头路可走。

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恐怕只有:

通过知识去构建自己的体系,形成自洽的逻辑,来坦然面对外部的诱惑和风险。

Pingbacks

Pingbacks已打开。

Trackbacks

引用地址

评论

  1. tom

    tom on #

    关注好些年了,题主还在游戏行业吗?

    Reply

    1. Dante

      Dante on #

      现在不做游戏啦,可能未来还会做吧

      Reply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