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把小米股票清仓了,53.1的价格卖出的,果然开盘之后就一路跌。
看了下买入时间,在去年11月份,价格是27块左右。
当时打算买入小米的原因很简单:复刻特斯拉。
众所周知,特斯拉Model 3卖的不错,但是Model Y直接让特斯拉的销量和股价全部起飞。
小米汽车的路径和特斯拉基本一模一样:轿车,主打运动,销量也是高的很。
即将在6、7月份发售的YU 7也是吊足了大家的胃口,不出意外的话,大概率又是一车难求的狂欢。
当前高达50多的股价,已经提前体现出了大家对于小米汽车未来的预期。
这也是股票的特点之一,你不用真的等到YU 7发售,利好就已经体现出来了。
这是我选择在此时卖出的第一个原因。
还有第二个原因,就是小米造车太顺了。
一旦某件事情过于顺利时,我们就该停下来思考一下,是真的没有问题,还是问题被掩盖了?
我向来警惕拔苗助长的行为。
相较于少年得志,我还是更欣赏大器晚成。
一家从来没有造过汽车的公司,花三年时间,造出了一台月销2万多,好评如潮的运动轿车。
当雷总被问到怎么达成这一成就时,其回答是“依靠中国强大的供应链”。
我猜,还有那些在汽车行业从业多年的顶尖人才,只是可能雷总不太好意思说出口🤣。
我相信这都是真的。
但是,优秀的产品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。
就拿国民应用微信来说,2012年左右,我还在腾讯时就开始用。到今年2025年,微信依然还在保持迭代优化。
你要说2012年的微信就足够完美,那这十多年的更新迭代是搞了个寂寞?
当然不是的,也许微信在初次发布时就完成了80%的功能,但是剩余的20%的功能,就是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慢慢优化。
但也只有微信把这剩余的20%功能优化好,微信才成为了今天的微信,才会让大家用起来这么舒服、顺手。
所以,回到小米汽车的话题上。
最近小米汽车相关的问题一个个被爆出来,包括烧死的三个大学生、多起市区超速或事故、ultra挖孔的功能性存疑,等等。
这些问题,就是属于剩下那20%的部份。
而这些问题,就是需要小米汽车沉下心来,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一点点的完善掉。
我会怀疑小米公司完成这些功能的能力吗?
不,我毫不怀疑。
我相信他们能做好,并一定会做好。
但是,这需要时间。
我不想等,也没有必要等。
等时机成熟,我再回来即可。
那么接下来,祝小米好运,我们有缘再会。
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