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后更新于 .

声明: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个人所担任的工作角色无关。

前段时间对于绩效考核思考了蛮久,总结了一点心得分享给大家。

国内常见的绩效考核制度如下:

第一种,末位淘汰。

这是国内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的一种制度。

考核的方法很简单:

  1. 设定一个绩效等级分布比例。

    比如361,即高绩效30%,中绩效60%,低绩效10%。

  2. 将团队所有人按照贡献(或其他纬度)从高到底排序。

  3. 按照比例给予对应的绩效等级。

低绩效会带来惩罚:

  1. 奖金、调薪的缺失。
  2. 连续多次低绩效会导致淘汰。

这种考核方法的特点如下:

  1. 绩效等级有比例要求,并多数为强制。
  2. 绩效等级与他人有关,即取决于个人在团队中的排名。

该考核方式的优劣如下。

优势:

  1. 团队进化

    虽说对于团队中的每个人来说,末位淘汰是比较残忍的,但是不得不说,对于团队整体来说,却是能够保持团队人员流动,进而促进团队进化。

  2. 鼓励竞争,结果导向

   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,排名是动态的,所以只要停下来,哪怕保持原来的水平,也会导致排名下降。

    所以想要拿到高绩效的人,就自然会进行竞争,并且最终以结果为衡量标准。

  3. 成本控制

    由于绩效等级比例固定,因此奖励的预算是可以被控制的,这对于公司来说利好的。

劣势:

  1. 排名不准确

    由于团队中包含不同岗位的员工,统一排名明显不合理;而按不同岗位分别排名,则可能每个岗位人数太少,无法排名。

    即使最终能够按照不同岗位完成排名,但由于有总体的绩效等级比例限制,最终还是需要在不同岗位中进行综合排名。

    举例来说,一个初级开发工程师和一个高级开发工程师,要怎么排名?

  2. 团队成员缺乏归属感

    有人可能说,工作本来就是来赚钱的,和公司谈什么归属感?

    确实如此。

    当公司处于顺境时,归属感的重要性并不突出;但是没有哪家公司能够一直顺风顺水,一旦出现逆境时,是众志成城,还是树倒猕猴散,甚至落井下石,就不得而知了。

  3. 恶性竞争

    当团队鼓励竞争,而又结果导向时,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,即不择手段,恶意竞争。

    因为规则决定了赢家通吃,所以击败对手是唯一的方法。

    而规则本身很难详细到约束每一个行为。

  4. 绩效导向

    与绩效考核相关的事情我就做,不相关的就不做。

    与领导OKR相关的我就做,不相关的就不做。

    一切为了绩效,没有人关心对的事情,只关心绩效考核的事情。

  5. 因末位淘汰导致的辞退违法。

    虽说如此,但是国内总是有办法解决的。

    比如离职证明写个人原因离职,同时还给予补偿金。

第二种,胜任度考核。

考核的方法也很简单:

  1. 根据员工的岗位分配任务。
  2. 依据任务完成情况,判断员工在当前岗位的胜任程度。
  3. 高于预期,则为高绩效;符合预期,则为正常绩效;低于预期,则为低绩效。

低绩效也会带来惩罚,与末位淘汰一样。

这种考核方法的特点如下:

  1. 绩效等级没有比例要求。
  2. 绩效等级与他人无关,仅与自身有关。

该考核方式的优劣如下。

优势:

  1. 绩效标准明确

    由于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比较明确,因此衡量表现是否达到预期比较客观和准确。

  2. 鼓励进步,结果导向

    由于考核的是员工的表现与当前岗位要求的差距,因此要想获得好的绩效,唯一的方法就是提升自身的能力与产出。

    同时,由于最终以岗位要求的结果来进行绩效考核,因此不会导致绩效要求与岗位要求分离的情况。

  3. 人才梯队建设

    通过员工表现与岗位要求的对比,可以更准确的设定员工的发展目标。

    比如有的员工在当前岗位的表现超出预期,并且已经展现出更高职位的能力,就可以考虑为其准备晋升计划。反之亦然。

    最终促进整个人才梯队的建设。

劣势:

  1. 大锅饭

    由于对于绩效等级的比例没有要求,因此如果管理者喜欢做老好人的话,很可能导致团队吃大锅饭的情况。

    即优秀的员工得不到奖励,表现差的员工也没有惩罚,奖惩不公最终会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,团队丧失战斗力。

  2. 对管理者要求较高

    为了避免上述大锅饭的情况,需要管理者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

    包括对于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的详细定义,跟进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和表现,帮助其设定发展目标等等,都对管理者的能力和其投入的精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其实这种绩效考核方式在《领导梯队/The Leadership Pipeline》中有类似的描述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看看:

  • Exceptional Performance
  • Full Performance
  • Not Yet Full Performance
  • Inappropriate Performance

综述

凡事有其利必有其弊,确实没有完美的绩效考核制度。

只是有些弊端是刻在骨子里的,有些却是可以通过措施尽量减轻甚至规避的。

国内互联网公司大都选择了第一种。

如果做决策的是你,你会选择哪一种呢?

@2024-1-2

Pingbacks

Pingbacks已打开。

Trackbacks

引用地址

评论

暂无评论

发表评论